简介
PCR 芯片是在硅片或玻璃片等基片材料上加工生成一系列的微管道、微反应室等空间结构,并整合微阀、微加热器、微感应器等控制结构,利用芯片集成度高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,实现芯片上的快速 PCR 扩增。
原理
PCR 芯片是在硅片或玻璃片等基片材料上加工生成一系列的微管道、微反应室等空间结构,并整合微阀、微加热器、微感应器等控制结构,利用芯片集成度高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,实现芯片上的快速 PCR 扩增,它具有反应体积小、加热速度快、热循环时间短、高通量等特点。
应用
PCR 芯片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研究目的,包括人类、动物和植物等各种生物的多种基因的基因重排、基因突变和基 因缺失的鉴定等,在临床肿瘤和白血病的诊断、人类基因组分析、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易感性鉴定、遗 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、动物和植物基因变异筛选、各种病原微生物鉴定等多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。
操作方法
PCR 芯片的制作
简介
PCR 芯片的制作,是在硅片或玻璃片等基片材料上加工生成一系列的微管道、微反应室等空间结构,并整合微阀、微加热器、微感应器等控 制结构,利用芯片集成度高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,实现芯片上的快速 PCR 扩增。
原理
基于芯片的 PCR 技术主要有两种模式:一种是试剂在温度循环变化的管道区间中连续流动实现 PCR 扩增,这种芯片被称为连续流动式 PCR 芯片(continuous-flow PCR chip);另一种是试剂不动,而芯片微反应池(腔)的温度迅速循环变化实现 PCR 扩增,这种芯片被称为微腔式 PCR 芯片(micro chamber PCR chip)。前一种芯片的反应速度要比后一种快,而后一种芯片更容易实现集成化。
连续流动式 PCR 芯片使试剂在微管道中沿三个固定的温度区连续流动,每流过三个温度区就完成一次温度循环,也就完成了一次扩增。连续流过不同温度区的循环次数决定了 PCR 产物 的放大倍数。连续流动式 PCR 芯片的反应速度明显比微腔式 PCR 芯片的反应速度快,一般为几 分钟到 20 min, 一个 20 个循环的 PCR 最快可在 1. 5 min 内完成。连续流动式 PCR 芯片的缺点是 集成度难以提高,其体积不能缩小的原因是试剂在三个加热区的停留时间必须足够长,所以在流速固定的情况下就要求液体流动的长度足够长。
微腔式 PCR 芯片又叫微 PCR 芯片(micro PCR chip), 是用微电子机械系统(MEMS)加工技术在芯片上制作一个个微小的腔体储存反应液,在外部或内部对它进行加热和降温来实现温度 循环。由于腔体的体积非常小(几个微升),因此热容非常小,可以实现较快的加热和制冷,有利于制作集成化的装置。
材料与仪器
器材:
光刻机
试剂:
①硅片
②玻璃
③绝缘材料
④二氧化硅
⑤氮化硅
⑥金属材料:铭、金等
步骤
PCR 芯片制作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:
①在芯片背面制作制冷(加热)层和钳电阻温度传感器;
②正面进行反应池刻蚀;
③以玻璃盖封装。
制备反应池的材料通常选择双面抛光的硅单晶片,制作过程的具体工艺流程:
①清洗硅片; ②硅片氧化;③沉积氮化硅层;④光刻下层电极;⑤溅射下层金属电极;⑥光刻钳电阻图形; ⑦溅射钳;⑧光刻;⑨电子束蒸发 N 型材料;⑩剥离;⑪光刻;⑫电子束蒸发 P 型材料;⑬剥离;⑭光刻绝缘层;⑮溅射二氧化硅;⑯光刻上层电极;⑰溅射上层金属电极;⑱光刻正面反应室窗口;⑲离子刻蚀氮化硅;⑳湿法腐蚀;㉑表面封装。
其中,金属电极采用溅射的方法制作,分别溅射:铭 5nm, 金 200nm, 钳 20nm。铅为氮化硅与金之间的过渡层,钳为金与热电材料之间的过渡层,防止金的扩散。热电薄膜釆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作,膜厚为 400nm。为保证上层电极板的牢固,. 并防止上下两层电极板的短路,在两层电极板之间利用溅射的方法加入二氧化硅绝缘层,厚度为 600nmo
纳升高通量 PCR
简介
纳升高通量 PCR 是指将高通量的芯片技术与 PCR 技术结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新的方法,商用的 TaqMan® OpenArray™系统已将反应体系降至纳升,这对稀少样品的检测极为有利,并且在一张芯片上可以完成多达 3072 个反应,可以进行终点定量,也可以进行实时定量。
原理
TaqMan® OpenArray™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是在一块薄的不锈钢电极板(25 mmX75 mmX0. 3 mm)上以 48 个子阵,每个子阵 64 个通 孔的形式排列 3072 个通孔,每个子阵的间距为 4.5 mm, 与 384 孔板相同。每个通孔的直径和深度均为 300/m, 可容纳 33nl 反应体系。芯片表面经过专利的疏水处理,而通孔内壁是亲水且生物兼容的。液体通过表面张 力留于芯片通孔内,试验所需的引物被预先 脱水固化于通孔内壁。使用时将 TaqMan® OpenArray 384 孔样品平板中的 DNA 样品与 PCR master mix 混合。用自动上样仪将样品混合物加样到 TaqMan® OpenArra 严纳升高通量 PCR 芯片中。将芯片插入装满浸液的封箱工作站中,并用封箱胶水密封。在对应的热循环仪上进行循环,用 NT 成像仪成像,并分析数据。图解示意如下。
用途
纳升高通量 PCR 芯片所需样品量小,仅 33nl, 但同批处理的样品数量大,可达 3072 个样 品,适用于大样本而且量稀少的样品的处理。另外,该芯片除了可以对 DNA 样品进行处理,还 可对 RNA 样品进行定量 PCR 口⑶。另外,该方法在菌落的大规模筛选中也可应用⑷。
材料与仪器
器材:
热循环仪(推荐 MJ lower PTC-200); NT 成像仪(Bio Eove Inc.); TaqMan® OpenArrayW 自动上样仪。
试剂:
TaqMan® OpenArray™平板芯片;TaqMan® OpenArray™ 384 孔样品平板(内含待检样 品);PCR Master Mix 含 0. 5% 甘油,1 % Pluronic F38(BASF)和 50ng/ul BSA;封箱胶水(环氧树脂);浸液。
步骤
以 48 个血液样本的 SNP(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, 单核苷酸多态现象)分型为例,纳升高通量 PCR 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如下几步:
①利用试剂盒 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(Qiagen, Valencia, CA)提取分离血液样本(384 孔板中)的 DNA, -20℃ 冻存或将微平板置于冰上。
②以唯一的数字或字母命名微平板的每一个孔,使 SNP 分型软件可以追踪每一个从微平板转移至纳升平板的样品。
③将含有 DNA 样品的微平板室温解冻,1000r/min 离心 1 min, 冰上放置。
④吸取 211ul PCR master mix(10% 多余量)。
⑤在微平板的 48 个孔中,每个孔加入 4ul PCR master mixD
⑥每个 DNA 样品吸取分别与 4ul PCR master mix 吹吸混匀。
⑦用铝箔盖住含有 DNA 样品的微平板,1000r/min 离心 1 min 以去除气泡。冰上使样品冷却。
⑧用钳状骨针铝箔,暴露要转移至纳升高通量 PCR 芯片的 48 个样品,自动上样仪将样品加至芯片透孔中。
⑨将芯片插入装满浸液(一种与 PCR 反应体系不混溶的全氟化液体)的封箱工作站中,以 UV 照射环氧树脂密封,防止反应体系在热循环中挥发。
⑩将密封好的芯片放入热循环仪,设定程序如下:91°C 预变性 10 min, 然后以 51°C 23s、 53. 5°C 30s. 54.5°C13s、97°C 22s、92°C 7s 进行 50 个循环。循环结束后保持在 20°C 直至芯片被 成像处理。
⑪用 NT 成像仪成像,并分析数据。
注意事项
①PCR master mix 的体积应多余 10% , 防止吸头的误差。
②用 OpenArray 自动上样仪将样品混合物上样到 TaqMan® 0 卩 2 話口汕即平板芯片中时, 芯片与吸头末端形成液体三明治结构。但是液体不会沾湿芯 片表面,因为芯片的表面经过疏水化处理,液体会迅速、 精确地进入每一个经过亲水化处理的透孔。
③在 SNP 分型中,DNA 的量和质量会影响准确率。 如图 8-6 所示,在三组试验中(分别用三角、圆圈和方框 代表),DNA 的质量不同,每个反应中 DNA 的浓度在 0.01〜Ing 之间,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准确率各有不同。 但是有些反应,如三角代表的一组,在 DNA 的浓度低至 0. Olng 时准确率仍高达 90%;而有些反应,如方框代表的 一组,在 DNA 的浓度达到 0. 15ng 时,准确率才能达到 90%, 而小于 0. 15ng 时准确率就会迅速下降,在 0. Olng 时准确率不到 70%。这种准确率的改变为杂合子和纯合子 的分离增加了难度。
④TaqMan 试验的再设计也会增加纳升平板芯片的效果。图 8-7 所示为 TaqMan SNP 分型的 两次试验,图(b)中的试验与图(a)相比在探针的 5』末端添加了一个单核苷酸。这个改动大大提 高了基因分型的效果。
30000r 30000r
0 . . — |
o' * ■ 1— |
|
||
0 4000 8000 12000 |
0 |
4000 |
8000 |
12000 |
' VIC荧光值 |
VIC荧光值 |
|||
(a) | (b) |
图 8-7 通过引物探针的再设计增加基因分型的有效性
⑤引物可以使用软件 Primer3 设计或在引物库中筛选,引物的退火温度应在 60〜65C, 采 用退火温度最接近的引物对。引物序列的长度应在 18〜25 个核苷酸,(G+C)含量在 30%〜 60%。每一对引物都经过磷酸化处理,通过离子键与芯片内壁表面结合,直到 PCR 反应的开始。
微流控 PCR
简介
微流控 PCR(micro flow-through PCR)是 Martin 等人在 1998 年发明的一种新的流动扩增 DNA 的技术孔 作为第三代 PCR 技术,它的反应体系更小、所需时间更短,而扩增效率并不亚于常规 PCR 和微室 PCR(micro chamber PCR)0 在昂贵稀少样本的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。
原理
微流控 PCR 芯片的实验原理是在其芯片中有 A、B、C 三个恒温区,分别用于 PCR 的变性、复性和延伸,三个恒温区之间有绝缘材料防止热扩散。在芯片上蚀刻微通道,PCR 反应液和不混溶的载液在微通道中连续流动,顺次循环通过这三个恒温区完成扩增反应。微通道的蚀刻模式决定了反应液通过各温度区的时间比以及循环数,微通道的长度以及样品的流速决定了反应时间的长短。两个参数(U 和 D)用于描述样品和试剂的温度均一性和偏差。反应结束在出口收 集反应液,电泳检测扩增效率,或在反应液中加入荧光染料,以光度计直接检测。
用途
微流控 PCR 除了可以处理 DNA 样品之外,还可以对 RNA 样品进行反转录 PCR。因此,微流控 PCR 可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的 快速分子检测、毒物筛查等。如不对称螺旋管芯片的发明者 Hartung 等人就釆用微流控 RT- PCR 检测感染 HPV(人乳头瘤病毒)的 SiHa 细胞,结果发现灵敏度很高,阳性细胞的浓度低至每微升 5 个细胞时都可以检测到病毒的 mRNA。
材料与仪器
器材:
加样注射泵;扩增柱(不对称螺旋管芯片);Teflon FEP 连接管。
试剂:
模板 DNA; dNTPs(各 10 mmol/L); PCR 缓冲液(10X);引物;BSA; MgCl2 ; T 纣聚合 酶;SYBR green(1 : 10000 稀释)(结果以光度计检测时加入);水;载液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