蕨类植物鉴定实验

请关注公众号【叨客学习资料】 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有疑问,请来公众号进行反馈哦

简介

来源:《植物学实验

<link />

操作方法

蕨类植物鉴定

原理

<link />

材料与仪器

石松标本 卷柏(或中华卷柏)腊叶标本 石松茎横切片 石松 卷柏抱子叶穗纵切片 问荆(或节节草)新鲜叶片(或腊叶标本) 蕨腊叶标本 蕨地下茎横切片 蕨孢子囊群水封 片(或永久封片) 蕨原叶体装片 常见蕨类植物的标本
显微镜 解剖镜 放大镜 镊子 解剖针 载玻片 盖玻片 培养皿 滴瓶

步骤

(一)石松亚门 Lycophytina

1. 石松属


隶属于石松目、石松科。分布于热带、亚热带,也有分布于温带及寒带地区的,喜酸性土壤。


(1) 孢子体外形的观察.取石松标本观察,植物体为多年生草本,茎匍匐或直立,匍匐枝下着生不定根,直立枝二叉分枝。小型叶,螺旋着生于小枝凡用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叶子有无叶脉,若有叶脉,观察是否分枝孢子叶聚生于分枝顶端形成孢子叶穗。


(2)石松孢子叶穗纵切片观察:在穗轴两侧排列着孢子叶,每片孢子叶腋下着生一个具短柄的肾形孢子囊,囊内生有许多大小相等的孢子(同型孢子)。孢子叶穗基部的孢子囊先成熟,愈靠上部愈晚成熟,为向顶式发育(图 2-23-1). (3) 石松茎横切片的观察:茎为圆枝形,中央无髓,最外一层为表皮,表皮以内较宽的部分为皮层,皮层以内为中柱,被染成红色的细胞为木质部,呈数条带状,韧皮部生于木质部之间。这种中柱称为编织中柱,为原生中柱的一种。


2. 卷柏属 ( 图 2-23-2)

隶属于卷柏目、卷柏科。多生于山地、潮湿林下、草地,岩石或峭壁下。


(1)孢子体外形的观察:取卷柏(或中华卷柏)腊叶标本用放大镜观察,植物体为多年生草本,茎匍匐(中华卷柏) 或直立[卷柏),小型叶排成 4 行, 2 行侧叶较大, 2 行中叶较小。中华卷柏还有一种无叶的分枝叫根托,其上生许多不定根。枝尖端者生有棒状的孢子叶穗,每一孢子叶腋内生一个孢子囊。


(2) 孢子叶穗纵切片的观察:取卷柏孢子叶穗纵切片观察,可见穗轴两侧排列着孢子叶,孢子异形,人、小孢子囊各生于泡子叶内侧,并具囊柄(注意孢子叶和营养叶的近轴面基部都有一个较小的突起物,称为叶舌)。大孢子囊内含有 4 个大孢子,小孢子囊内含有多数小孢子。

<link />

注意事项

<link />

常见问题

<link />

鉴定桉叶亚门

原理

<link />

材料与仪器

石松标本 卷柏(或中华卷柏)腊叶标本 石松茎横切片 石松 卷柏孢子叶穗纵切片 问荆(或节节草)新鲜叶片(或腊叶标本) 蕨腊叶标本 蕨地下茎横切片 蕨孢子囊群水封 片(或永久封片) 蕨原叶体装片 常见蕨类植物的标本。
显微镜 解剖镜 放大镜 镊子 解剖针 载玻片 盖玻片 培养皿 滴瓶

步骤

(二)桉叶亚门 Sphenophytina


木贼属


隶属于木贼目,木贼科。多生长于潮湿的林缘,山地,河边,沙土及荒地等,


(1)标本观察:取问荆 ( 图 2-23-3)(或节节草)新鲜标本(或腊叶标本)观察。植物体为多年生草本,地上茎和地下茎均有明显的节和节间,地下茎横走,节处生有不定根;地上茎直立,中空,有棱脊,节处生有一轮鳞片叶,基部连合成鞘,上部分裂成齿。


(2)孢子叶球观察:取孢子叶球观察,为椭圆形笔头状,由许多特化的六角形孢子叶聚生在一起。用镊子取下孢子叶放在解剖镜下观察,其六角形盾状体的孢子叶下部为柄,柄周围悬挂有 5-10 枚孢子囊。成熟时,囊内有许多孢子,用解剖针捅破孢子囊,置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孢子圆球形,泡子外壁分裂成 4 条弹丝。然后加一滴水于孢子上,会发现弹丝因吸水而卷曲,可帮助孢子的散布。区别问荆,节节草,木贼 3 种植物体的形态特征。


问荆有营养枝和生殖枝之分,营养枝绿色,节上有许多轮生的分枚;生殖枝不分枝,棕褐色,枝顶端产生孢子叶球;生殖枚在春天先从地下茎长出,当其快枯萎时,绿色的营养枝才从地下茎长出地面。而节节草则无营养枝和生殖枝的分化。


木贼茎直立不分枝绿色,有明显的节与节间,节上生有轮生的鳞片叶。夏季巾茎顶生出孢子囊穗,孢子囊叶盾形,密生于孢子瘦穗轴上。

<link />

注意事项

<link />

常见问题

<link />

真蕨亚门鉴定

原理

<link />

材料与仪器

石松标本 卷柏(或中华卷柏)腊叶标本 石松茎横切片 石松 卷柏孢子叶穗纵切片 问荆(或节节草)新鲜叶片(或腊叶标本) 蕨腊叶标本 蕨地下茎横切片 蕨孢子囊群水封 片(或永久封片) 蕨原叶体装片 常见蕨类植物的标本
显微镜 解剖镜 放大镜 镊子 解剖针 载玻片 盖玻片 培养皿 滴瓶等

步骤

(三)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


蕨属 ( 图 2-23-4, 图 2-23-5)


隶属于真蕨目,蕨科。多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等处。以蕨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内容的观察:


(1)孢子体外形的观察:取蕨腊叶标本观察,孢子体具根茎,叶的分化,无地上茎,根状茎横走地下,二叉分枝,密被褐色细毛,根状茎向下生出不定根,向下生出叶,叶柄较长,叶大型, 2-4 回羽状复叶,叶背面边缘生有连续的孢子费群,囊群盖由小羽片背卷 iliJ成,成线形,称为假囊群盖。


(2) 根状茎结构的观察:取蕨的根状茎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构造。最外层为表皮,其内为皮层,皮层外层为厚壁细胞,其余为薄壁细胞。维管束分离,在茎内排列为两环,为多环中柱,在内外维管束之间也有机械组织,维管束最外面(紧接内皮层)为维管束鞘,中央为木质部,木质部两侧为韧皮部,木质部为中始式。


(3) 孢子囊群的观察:取蕨的孢子囊群制成水装片或取蕨孢子囊群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。孢子囊扁平形,且多细胞的长柄和单层细胞的壁。有一条纵裂的环带,环带细胞均木质化增厚,其中两个不加厚的称为唇细胞,孢子成熟时,由于环带的反卷作用,在唇细胞处横向裂开,并将孢子弹出,泡子囊内产生同型孢子。


(4)原叶体(配子体)的观察:取原叶体装片镜下观察,蕨原叶体心脏形,由薄壁细胞组成,含叶绿体,能独立生活,腹面(向地面)生多数单细胞假根,在假根之间生有一些球形的精子器突出表面,内含多数精子;在心形凹陷处附近,有一些长颈烧瓶状的颈卵器,颈卵器腹部埋入原叶体中,颈部露出。


(5) 幼孢子体的观察:取蕨幼孢子体镜下观察,可见在原叶体上由胚发育出具幼叶及初儿根的幼小泡子体(注意其根和茎是如何长出的)。幼孢子体要依靠原叶体供应养料,直至孢子体独立生活时,原叶体才逐渐死亡,比较幼孢子体和成熟孢子体在形态上的差异。

<link />

注意事项

<link />

常见问题

<link />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6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请输入有效评论哦,肆意灌水或者乱打评论是不会通过的,会影响您评论后获得资源哦~~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