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

请关注公众号【叨客共享】 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有疑问,请来公众号进行反馈哦

简介

来源:《植物学实验》<link />

操作方法

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

原理

<link />

材料与仪器

植物枝条
报纸 标本夹 采集袋 枝剪和高枝剪 小铲子 手锯 号牌野外记录签和定名签 放大镜 海拔表(或 GPS 定位仪)

步骤

(1) 根据采集目的和要求,确定采集时间和地点

如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有长有短,因此必须在不同季节、不同时间采集,才能得到各类不同时期的标本。如木兰科的玉兰,在早春开花,花后才长叶,而菊科、伞形科中有些植物在深秋才开花结果。另外,不同生态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,如阳生植物绝不可能生长在阴坡,水生植物一定生长在有水的环境中,因此需根据采集标木的对象确定采集地点。

(2)植物标本的压制和整理

植物标本压制和整理的目的是使标本在短期内干燥,使其形态与颜色得以固定。压制和整理标本需注意以下几点:

1 妥善保存;采集的标本应及时整修压制,以免花、叶变形、变色,无法保持原有形状,降低甚至丧失保存价值。

2 初步整形;疏去部分过多的枝叶,以免彼此重叠太厚,不易压平而生据。但整形时要注意保留其分枝及叶柄的一部分,以示原来状况,保持原有特征。如果叶片太太不能在夹板上压制,可沿中脉一侧剪去全叶 40%, 保留叶尖;若是羽状复叶,可将叶轴一侧的小叶剪短,保留小叶基部和复叶顶端小叶。对天南星科等肉质植物,则先用开水杀死。对球茎、块茎鳞茎等除用开水杀死外,还要切除一半,然后再压制,可保其干燥。

3 压制:先将一标本夹平放,上置 5-6 层吸水草纸,将已整形的标本置于纸上,草本植物应连根压入。如果植株过长,可弯折成 "V"或 "N"形,也可选其形态上有代表性的部分,剪成上、中、下=段,分别压在标本夹内,但要注意编同一采集号,以备鉴定时查对。每份标本的叶片除大多数正面向上外、应有少数叶片使其背面向上用以显示背面的特征。每份标本上面盖 2-3 层草纸,再放另一份标本,草纸厚薄可根据标本含的水分多少而增减。当所有标本压完后,最上面一份标本需盖上 5-6 层纸,再放上另一块标本夹,用麻绳将标本夹横木捆紧。捆标本时,注意四面平展,否则标本压得不整齐,还会损坏标本夹。将压有标本的标本夹,放在日光下晒或置于通风处(或用烘干箱烘干)。

在压标本时,备标本要按编号顺序排列,同时在标本夹上注明标本的编号、采集日期和地点。这样既有利了将来查找,又可以及时发现在换纸过程中丢失的标本。

4 换纸:标本压制头两天,每天应换两次干纸,以后每天换一次即可,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。换出的纸应晒干或烘干。在第 1-2 次换纸时,对标本要进行整形,使枝,叶展开,不要重叠、折皱。落下的花、果和叶要用纸袋装起来,和标本放在一起,以免翻压丢失。在换纸时,植物根部或粗大部分要经常调换位置,不可集中一端或中央致使高低不均,使标本压不好。

5 植物标本消毒和装订

(1) 消毒方法:标本在上台纸装订前要进行消毒,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把标本放进消毒室或消毒箱内,将敌敌畏或四氯化碳、二硫化碳混合液置于玻璃皿内,利用蒸气熏杀标本上的虫子和卵,约 3d 后即可取出上台纸;另一种是将已压干的标本置人 0.4%升汞酒精溶液 (95%酒精 1000mL 加 4g 升汞)中浸泡 0.5-2min( 视茎叶花果的厚薄而定),然后取出放下纸中并勤换纸至干燥,方能装订在台纸上(注意:升末为剧毒药品,用时注意防毒)。

(2) 上台纸:压好的标本,为了长期保存和便于利用,应装订在台纸上。台纸一般用30cmx40cm 的硬磅纸,纸面最好为白色。装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:

①取一张台纸,平整放于桌面上,然后把选好已消毒的标本放在台纸适当的位置下,才1下角和左上角都要留出贴定名标签和野外记录签的位詈。在装订前,标本还需进行最后一次整形,将太长或过多的枝、叶、花果剪去。

②用针线将标本订在台纸上,先订粗大枝条,再订小枝和叶,较大的叶司在背面涂少量胶水贴紧。也可用小刀沿标本各部位适当位置切出数个纵向切口,再用具有韧性的臼纸条从切口穿入,从背面扣紧,并用胶水在背面贴牢。上台纸时最好不用糨糊,因糨糊容易生虫,损坏标本。

③凡在压制中脱落下来应保留的叶、花,果可按自然若生情况装订或用透明纸袋,贴于台纸一角。

④单独干制的地下部分或过大的果实也应装订在台纸上

⑤填写经正式鉴定的定名标签。

⑥按标本号复写一份采集记录,贴于台纸左上角。

6 腊叶标本的保存:凡,经上台纸和装入纸袋的高等植物标本,经正式定名后,都应放入标本柜中保存。标本柜以铁制的最好,可以防火,但价格贵,因此多采用木制标本柜。通常采用二节四间的标本柜,柜分上下二节,这样易于搬动。每节大小约为高 80cm, 宽 75cm, 深 50cm,每节分成两大格,每格再以活板隔成几格,上节的底部左右各装活动板一块,用时可以拉出,供临时放置标本用。每格内可放樟脑防虫剂,以防虫蛙,腊叶标本在标本柜内排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:

一是按系统排列。各科排列顺序可按现在一般较为完整的系统,如哈钦松系统、恩格勒系统等,查找起来较为方便,目前一些枝大的标本室都是采用此种排列方式。

二是按地区排列。把同一地区采来的标本放在一起,这样对研究某地区植物或野生资源植物的调查比较方便。但在地区内仍要遵照系统或拉丁字母顺序排列。

三.是按拉丁宇母顺序排列。这种排列方式对熟悉拉丁学名的入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以上各种方式,可根据不同情况、不同需要来采用。

<link />

注意事项

①根据采集目的,选择正常、无病虫害、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。

②采集完整的标本:除营养器官外,还必须具有花或果(裸子植物有球花,球果),因为花果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。木本植物剪取带花或果的枝条长 25-30cm, 以中部偏上枝条为宜。对先花后叶的植物,应在同 株上先采花,后采枝叶。雌雄异株植物,应分别采取雌株和雄株,以便研究鉴定。

③草本植物应采集带根的全草,即要挖取地下部分如根茎、匍匐枝、块茎或根系等。如果标本较长,则折成 "N"字形收压起来或分成几段,上段带有花果,中段带叶,下段带根,将几段汇成一份标本,并记录全草高度,挂上号牌。

④有些植物,一年生新枝上的叶形或其他特征和老枝上的不同,如毛白杨幼叶和老叶,因此幼叶老叶都要采。木本植物树皮颜色和剥裂情况是鉴定植物的依据,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。

⑤在剪取藤本植物作标本时,应注意表示它的藤本性状。

⑥对寄生植物,需连同寄主一起采下,如菟丝子、列当等。并要分别注明寄主或附生植物种类、形态,同寄生植物关系等记录在采集记录上。

⑦水生草本植物,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绕重叠,失去其原来形态,如金鱼藻等。采集此类标本时,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出,连同纸板一起压人标本夹内,这样可保持形态特征的完整性。

⑧采集标本份数,每种植物一般要采 2-3 份,给以同一编号,每个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。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爱护资源,特别是稀有植物。

⑨对人类有毒,易于过敏的植物,采集时要慎重。

⑩必须及时认真作好野外记录,如植物产地、植物土名、用途、生长环境、海拔高度、性状,叶、花果的颜色,有无香气和乳汁,以及采集日期等都必须记录,否则会影响标本鉴定的正确性。在野外采集标本时,应尽可能地随采、随记录和编号,以免过后忘记或错号等。野外记录的编号和号签上编号要一致。采回后应根据野外记录签上的记录,抄在固定记录本上,作为长期保存和备用。

<link />

常见问题

<link />

其他标本的制作

原理

<link />

材料与仪器

植物材料
防腐剂
标本盒

步骤

有些不宜制作或腊叶标本上台纸的植物种类或器官,可以按以下方法制或标本:

1 常绿、针叶带球果的标本,如油松,可待其干燥后托以棉花放入标本盒内。地衣、苔鲜或过小的标本,也可采用同样方法剖成标本。

2 不宜压制的果实、花及含水分高的枝叶或地下部分(如块茎、球茎等)可制或液浸标本,其程序为:清洗标本(有些需药液处理)缚于玻璃板或棒上,放人药液标本缸中,药液浸没标本,蜡封瓶盖,贴上标签,注明植物名称、来源、地点、日期、浸泡液名称等。药液配方主要有:

(1)普通浸制方法:目的在防腐,可配制 5%-10% 甲醛水溶液或 70%酒精溶液。前者配法简单,价格便宜,但易于脱色,后者脱色虽比较慢一点,但价格较贵。

(2)绿色标本保存法

①将绿色标本洗净整形后,投入 5%硫酸铜水溶液,经 1-3d 取出,用清水漂洗数次,再保存于 5%福尔马林溶液中。

②如欲快速获得小型绿色标本可用此法。将醋酸铜(或硫酸铜)研成粉末,称取 2g 加入盛有 50mL 10%醋酸的烧杯中,以酒精灯加温煮沸,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促其溶解,然后将洗净的绿色标本置于烧杯中继续加热,标本即由绿色变为黄褐色,然后又变为绿色,取出标本,以清水洗净酸液,投人 5%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。

(3) 黄色果实保存方法: 6%亚硫酸 268mL, 80%-90%酒精 568mL, 水 450mL, 直接把要浸泡的材料浸泡于此混合液中,便可长期保存。

(4)黄绿色果实保存方法:先用 20%酒精浸泡果实 4-5d, 当出现斑点后,再加 15% 亚硫酸浸泡 1d, 取出洗净,再浸人 20%酒精中硬化、漂白,直到斑点消失后,再加人 2%-3%亚硫酸和 2%甘油即可长期保存。

(5)红色标本保存方洗:先放入 4mL 甲醛, 3g 硼酸, 400mL 水的混合水溶液中浸泡1-3d, 标本由红转褐,取出后用清水洗净,置人 25mL 甲醛、 2SmL 甘油、 1000mL 水混合液中保存。

(6) 自色标本保存方法:氯化锌 225g, 溶于 6300mL蒸馏水中,搅拌促其溶解,再加人85%酒精 900mL, 取其澄清液作保存液。将洗净果实投人此液中保存。

(7) 硫酸镁保鲜法:以不同浓度的硫酸镁,依次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过渡,适于各种颜色保鲜。液浸标本配方很多,即便成方也必须逐渐摸索,才能收到满意效果。

此外,近年推出硅胶包埋、注塑、除氧保鲜、乳脱涂制等多种制作标本的方法,便标本保存方法不断革新。

<link />

注意事项

<link />

常见问题

<link />

孢子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

原理

<link />

材料与仪器

孢子植物
防腐剂
广口瓶

步骤

(一)藻类植物

1 栖地:湖沼池塘、小溪、水田、水洼、土壤、水草上、树皮上、岩石上和墙壁上。

2. 采集方法

(1)若为浮游种类,将水的有色部分置广口瓶中带回室内检查。

(2)若为附着种类,需连同附着物一部分和藻体一并采集置于广口瓶中。广口瓶内只装 1/3 容积的标本,以便藻类进行呼吸。

(3) 若为附着在水草上的种类,可用旧报纸浸湿包裹带回室内处理。

3 室内检查

(1)采回室内,打开瓶塞或解开包裹的藻类标本,并转人器皿内分装,最好仍用原来池塘中的水为宜。

(2)将含有浮游藻类的水液放入离心器玻管内离心,使浮游藻类植物下沉,倾去清水液,保留下部浓集的水液,然后吸取一滴水液置载玻片上镜检。

(3)若需暂时保存,可用 30%甘油或乳酚油装片。

(4)若长期保存,可用 2%-4% 甲醛水溶液或 F.A.A 固定液固定保存。浮游藻类则可采用鲁哥氏液 (Lugol's solution) 固定,其配制方法是先将 6g 碘化钾溶于 20mL 蒸馏水中,搅拌溶解后加入 4g 碘,再搅拌溶解后加人 80mL 蒸馏水即成。使用时,只需将此液加水配成 1.5%的浓度呈现碘红色即可使用。由于这种固定液中碘易挥发,所以标本不能长期保存。在此液中再加入福尔马林(使其浓度为 2%-4%)时,标本即可长期保存。

(二)地衣

1 栖地:地衣能在生活条件较差而空气新鲜的环境下生长,常分布在岩石、树干,树枝及墙壁上。

2 采集方法:壳状地衣必须连附着物一并采回,使其自然千燥。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可用小刀刮取,若生长于岩石上,可先用水浸湿后再刮取。采回后压制成腊叶标本,有子龚盘的标本尽量完整地采回,以使鉴定时作重要依报。所采回的标本制干后用纸编号保存起来。

(三)苔藓植物

1 栖地:这类植物大多生于阴湿环境,少数生于水里。通常在潮湿的岩石上、树干上,土壤上或在暴露的石头上都可采到。

2 采集方法:用小刀或手铲掘取苔鲜报株,用纸包好,用铅笔记录名称、分布环境、小地名于标签上,放于标本箱内,采集时最好能采到具有生殖器官及玸朔的植株。

3 室内除鉴定外,还须压制成腊叶标本(或液浸标本)。

(四)蕨类植物

1 栖地:大多生在潮湿阴暗环境,如树林、山沟溪边或山野阴坡最常见。

2. 采集方法:采挖蕨类植物的叶,特别要注意叶背面的抱子套群或异形抱子叶(玸子叶穗、抱子果),以使帮助鉴定。蕨地下茎的形态构造也是帮助鉴定的依据,采集时注意采掘一段附在标本上。采集时作好采集记录。

3 室内培养蕨原叶体:蕨原叶体较小,在野外采集比较困难,可进行人工培养,其方法是:首先将采集的具有成熟抱子囊的蕨叶(去年的标本也可),用刀将其玸子囊刮在一张白纸上,除去杂质,然后将玸子套撒在一块老砖瓦表面上,将砖瓦半浸水盘内,加塑料罩保持砖瓦面和空气潮溪,放温暖散射光下进行培养(一般为 15℃左右),经过 2-3 个月,抱子可萌发产生原叶体。

<link />

注意事项

<link />

常见问题

<link />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请输入有效评论哦,肆意灌水或者乱打评论是不会通过的,会影响您评论后获得资源哦~~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

    暂无评论内容